河南红草鱼苗销售,养殖规模大,经验丰富
2022-08-07 08:05:01 4474次浏览
价 格:面议
草鱼属鲤形目鲤科雅罗鱼亚科草鱼属。草鱼的俗称有:鲩、鲩鱼、油鲩、草鲩、白鲩、草鱼、草根(东北)、厚子鱼(鲁南)、海鲩(南方)、混子、黑青鱼等。英文名:Grass carp 。栖息于平原地区的江河湖泊,一般喜居于水的中下层和近岸多水草区域。性活泼,游泳迅速,常成群觅食。为典型的草食性鱼类。草鱼幼鱼期则食幼虫,藻类等,草鱼也吃一些荤食,如蚯蚓,蜻蜓等。在干流或湖泊的深水处越冬。生殖季节亲鱼有溯游习性。已移殖到亚、欧、美、非各洲的许多国家。因其生长迅速,饲料来源广,是中国淡水养殖的四大家鱼之一。
草鱼,鲤科。体延长,亚圆筒形,体长大1m余。体青黄色。头宽平,口端位,无须。咽齿梳状。栖息水的中下层,以水草为食。3-4龄成熟,在江河上游产卵,可人工繁殖。生长快,个体达30kg左右。为中国主要淡水鱼类养殖对象。分布于中国各大水系,肉味美,鱼胆有毒
鲤形目鲤科雅罗鱼亚科草鱼属的种,又称白鲩,草根鱼,厚鱼。体略呈圆筒形,头部稍平扁,尾部侧扁;口呈弧形,无须;上颌略长于下颌;体呈浅茶黄色,背部青灰,腹部灰白,胸、腹鳍略带灰黄,其他各鳍浅灰色其体较长,腹部无棱。头部平扁,尾部侧扁。下咽齿二行,侧扁,呈梳状,齿侧具横沟纹。背鳍和臀鳍均无硬刺,背鳍和腹鳍相对。吻非常短, 长度少于或者等于眼直径。 眼眶后的长度超过一半的头长。
草鱼一般喜栖居于江河、湖泊等水域的中、下层和近岸多水草区域。具有河湖洄游的习性,性成熟的个体在江河、水库等流水中产卵,产卵后的亲鱼和幼鱼进入支流及通江湖泊中,通常在被水淹没的浅滩草地和泛水区域以及干支流附属水体(湖泊、小河、港道等水草丛生地带)摄食育肥。冬季则在干流或湖泊的深水处越冬。草鱼性情活泼,游泳迅速,常成群觅食,性贪食,为典型的草食性鱼类。其鱼苗阶段摄食浮游动物,幼鱼期兼食昆虫、蚯蚓、藻类和浮萍等,体长约达10厘米以上时,完全摄食水生高等植物,其中尤以禾本科植物为多。草鱼摄食的植物种类随着生活环境里食物基础的状况而有所变化。
一般传统草鱼养殖模式是一年一季,人工割草喂养,亩产在260~400千克之间,这种模式劳动强度大、产量低、效益不高。聊城市高唐县固河乡刘桥村退休干部刘玉庆利用门前废弃多年的老湾坑,改建池塘2.5亩,采用人工颗粒饲料,一年养两季草鱼,获亩产1960千克、亩纯利润3000元的效益。现将技术介绍如下。
(1)池塘改建:选水源充足、排灌方便、无污染、常年有微流水的池塘进行改建,水深在1.5~2米之间。
(2)池塘:在鱼苗放养前10~15天用漂白粉7~10千克/亩,带水清塘,或用75千克/亩生石灰水趁热全池泼洒。
(3)鱼塘放养:季在春节前后,水温在6摄氏度时投放。亩放草鱼600尾,规格为350~400克/尾;适当混养鳊鱼500尾,规格为200~250克/尾;鳞鱼100尾,规格为300~400克/尾;鳙鱼20尾,规格为150~200克/尾;鲤鱼100尾,规格为100~150克/尾,以保证端午节前能全部上市。第二季为端午节后开始,全部投放草鱼鱼种600尾,规格为150~200克/尾。放养前用4%食盐水溶液浸浴0~15分钟,以预防各种性疾病和水霉病。
-
草鱼属鲤形目鲤科雅罗鱼亚科草鱼属。草鱼的俗称有:鲩、鲩鱼、油鲩、草鲩、白鲩、草鱼、草根(东北)、厚子鱼(鲁南)、海鲩(南方)、混子、黑青鱼等。英文名:Grass carp 。栖息于平原地区的江河湖泊,一般喜居于水的中下层和近岸多水草区域。性
-
草鱼因食性简单,饵料来源广泛,且生长迅速,产量高,常被作为池塘养殖和湖泊、水库、河道的主要放养对象。自1958年人工催产、受精孵化技术成功后,鱼苗、鱼种来源容易,已成为我国主要精养对象。草鱼还因其能清除水体中及沿岸的草,而被渔民用于在外荡放
-
杂食性,以植物及小动物为食。在饲养下也吃小型甲壳动物,并可用剁碎的蚊类幼虫、谷类和其他食物作为补充饲料。春夏进行产卵,进入这一季节,体色开始变得鲜艳,雌鱼腹部膨大,雄鱼鳃盖、背部及胸鳍上可出现针头大小的追星。卵附于水生植物上,孵化约需一周。
-
草种鱼体型近似鲫鱼,是金鱼中古老的一种,身体侧扁呈纺锤形,有背鳍,胸鳍呈三角形,长而尖。金鲫种,主要有单尾草金鱼和燕尾草金鱼。草金鱼品种一般分为以下几大类红白草金鱼,红白长尾草金,红草金鱼(较为常见),红长尾草金鱼,黑红长尾草金鱼,燕尾金鱼
-
胡鲶,Clarias batrachus (Linnaeus, 1758),鲶形目鲶科。英文名:Walking catfish 。地方名: 胡子鲶、塘角里、塘虱。体长,后部侧扁。头宽扁。眼间甚宽。口亚下位,弧形。颌有绒状齿。须4对,发达,口
-
在繁殖之前,亲鱼要挑选好,雌与雄的比例可在1:2或1:3。然后就是在繁殖的季节将它们单独放在一起,让它们自然授精。等出现雄鱼一直追逐雌鱼的情况,就说明雌鱼即将生产了。准备鱼巢,让雌性生产。生产完毕后,需及时将鱼巢拿出来,之后再转移到孵化池中
-
混合喂养法:在鱼苗下塘前3天,每亩水面施粪肥300公斤,培育轮虫等天然饲料。鱼苗下塘后几天,每亩水面每天投豆浆2公斤或饼粉3公斤,以补充天然饲料不足,以后每3天施肥1次,每次每亩水面施腐熟堆肥150公斤。喂养1周后,池水中大型浮游生物数量若
-
锦鲤的繁殖方法有人工繁殖和自然繁殖两种。人工繁殖就是在雄鱼和雌鱼发情的时候,先将雌鱼捞出,用大拇指轻轻按压其腹部,挤出鱼卵,放在小盘子里。然后按照同样的办法取得雄鱼的精子,用羽毛搅拌均匀,和卵子一起放入鱼巢中孵化。自然繁殖就是准备好鱼巢,按
-
草鱼,鲤科。体延长,亚圆筒形,体长大1m余。体青黄色。头宽平,口端位,无须。咽齿梳状。栖息水的中下层,以水草为食。3-4龄成熟,在江河上游产卵,可人工繁殖。生长快,最大个体达30kg左右。为中国主要淡水鱼类养殖对象。分布于中国各大水系,肉味
-
斑点叉尾鮰属底层鱼类。幼鱼阶段活动较弱,喜集群在池水边缘摄食、活动,随着鱼体的长大,游泳能力增强,逐渐转向水体中下层活动。冬天主要在水体底层活动,而且活动能力明显降低。斑点叉尾鮰原属肉食性鱼类,经过驯化的斑点叉尾鮰可以以植物性饲料为食,在天
-
斑点叉尾鮰(学名:Ictalurus punctatus)是鮰科、真鮰属鱼类。属大型鱼类,个体可达20千克以上,体型较长,前部较宽肥,后部较细长,头部较长。口亚端位,头部上下颚具深灰色触须4对,长短各异,以口角须长,鼻须短、眼较小,侧中位,
-
斑点叉尾鮰初由拉菲尼克(Rafinesque)于1818年首先描述并命名为Silurus punctatus。此名称由后来的工人更改为有效学名Ictalurus punctatus。属名Ictalurus来源于希腊语“ichtys”(意为鱼
-
产卵和孵化 繁殖前,将雌、雄鱼分开饲养,繁殖时再放回产卵池中。作为产卵池一般都采用小型水泥池。池的形状不限,面积在20m 2 左右便可。池子太小,亲鱼产卵时常常会跳跃到岸上;太大则不利于水质管理和繁殖前鱼池的工作。繁殖用水pH7.2~7.4
-
混合喂养法:在鱼苗下塘前3天,每亩水面施粪肥300公斤,培育轮虫等天然饲料。鱼苗下塘后几天,每亩水面每天投豆浆2公斤或饼粉3公斤,以补充天然饲料不足,以后每3天施肥1次,每次每亩水面施腐熟堆肥150公斤。喂养1周后,池水中大型浮游生物数量若
-
饼粉喂养法:将豆饼、棉籽饼、菜籽饼及花生饼磨成干粉喂鱼。用法:将干饼粉均匀撒于水面上即可,干粉在池中漂浮的时间长,利用率高,每亩水面每天用干饼粉2公斤,每日投喂4次即可。幼鱼刚孵出的仔鱼,胚体长6~7毫米左右,没有色素细胞,躯干部肌节数25
-
草鱼和其它几种家鱼的生殖情况相类似,在自然条件下,不能在静水中产卵。产卵地点一般选择在江河干流的河流汇合处、河曲一侧的深槽水域、两岸突然紧缩的江段为适宜的产卵场所。生殖季节和鲢相近,较青鱼和鳙稍早。生殖期为4~7月,比较集中在5月间。一般江
-
鲢鱼 (读音:lián yú )(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又叫白鲢、水鲢、跳鲢、鲢子,属于鲤形目,鲤科,是著名的四大家鱼之一,四大家鱼有:青鱼、草鱼、鲢鱼、鳙鱼。属于典型的滤食性鱼类。体形侧扁、稍高,呈纺锤
-
武昌鱼别称团头鲂、缩项鳊等,为我国主要淡水鱼类之一,但分布范围窄,天然产量低,以湖北梁子湖所产量为闻名,由于生长快,抗病力强、易饲养、肉质鲜美等特点,自1990年代被引种到全国各地,成为我国优良的主要淡水养殖鱼类之一。泥鳅别称鱼鳅、泥鳅鱼等
-
一般传统草鱼养殖模式是一年一季,人工割草喂养,亩产在260~400千克之间,这种模式劳动强度大、产量低、效益不高。聊城市高唐县固河乡刘桥村退休干部刘玉庆利用门前废弃多年的老湾坑,改建池塘2.5亩,采用人工颗粒饲料,一年养两季草鱼,获亩产19
-
金鱼起源于中国,也称“金鲫鱼”,近似鲤鱼(Cyprinus carpio)但它没有口须,是由鲫鱼进化而成的观赏鱼类。金鱼的品种很多,颜色有红、橙、紫、蓝、墨、银白、五花等,分为文种、草种、龙种、蛋种四大品系。在12世纪已开始金鱼家化的遗传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