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美国斑点叉尾回鱼苗技术,诚信经营
2023-03-27 07:23:01 251次浏览
价 格:面议
斑点叉尾鮰属大型鱼类,个体可达20千克以上,体型较长,前部较宽肥,后部较细长,头部较长,头长为全长的19.6-24.6%。口亚端位,头部上下颚具深灰色触须4对,长短各异,以口角须长,鼻须短、眼较小,侧中位,鳃孔较大,鳃膜不连颊部。体表光滑,侧线完全,体两侧及背部淡灰色或淡茶青色,腹部乳白色或银白色,幼鱼体之两侧有明显而不规则的黑色斑点,成色的斑点则逐渐变得不明显或消失。斑点叉尾鲴具有背鳍1个,基底短,鳍棘1根,其后缘呈锯齿状,鳍条6-7根;胸鳍有1根锯齿状硬棘和8-9根鳍条;腹鳍于腹位,鳍条8-9根;臀鳍基部较长,鳍条24-29根;尾鳍分叉深;背鳍后有一脂鳍。
斑点叉尾蛔为温水性鱼类,栖息于河流、水库、溪流、回水、沼泽和牛轭湖。适应范围0-38℃,适温度21-26℃,15C以下摄食减少,生长缓慢。正常生长溶氧要求3毫克/升以上,在水温25-35℃,其溶氧室息点为0.95-1.08毫克/升,pH值在5-8.5之间均可生存,而以6.3-7.5为适范围,9.5以上可造成死亡。盐度适应范围为0.02-0.85%。
鱼种规格
斑点叉尾鮰放养规格以鱼长15厘米为,鲢、鳙鱼等搭配鱼种以鱼重50克左右为宜。适生长水温为13.8-35.7℃,pH值为6.0-8.9均可生长,适养盐度范围在0.1-8.0‰。放养规格10-15厘米的斑点叉尾鮰鱼种,饲养300天左右便可达到商品鱼规格0.7-1.20千克。
饲养管理
投饵料:主要投喂浮性饵料,沉水性硬颗粒饵料只占很小的比例。投饵量为鱼体重的0.75-1.00%,投喂地点应是鱼群经常活动的地方或鱼群能够发现饵料的地方。成鱼阶段饵料中的蛋白质含量需达30%左右,才能满足其营养需要。除了用人工配合饵料投喂,还要添加一些动物性食料,如新鲜的蚌的内脏,水蚯蚓,蛆,水生、陆生昆虫等。注意调节水质。一般要求池塘水质新鲜,有条件的地方在高温季节要经常灌注新水,以不断补充水中氧气。
鱼病防治:该鱼虽然抗病力较强,但在饲养密度大、水质过浓时,也会发病。其主要鱼病有:⑴病毒性疾病。该类疾病的主要症状是:病鱼皮肤及鳍基部出血,腹部膨胀,呆滞,头朝上垂直悬浮于水中,一般在水温30℃时易发病。防治方法:灌注新水,降低水温,注重放养密度,加强饲养管理。⑵性疾病。该类疾病主要是出血性腐败症。症状:病鱼在水中呈呆滞抽搐状游动,停止摄食,后肠及肛门常有出血症状,多发于春季或初夏。防治:使用浓度为1毫克/公斤的呋喃唑酮液或土霉素溶液全池泼洒。⑶病。该类疾病主要是水霉病。症状:被染后的鱼,其身体的任何部位均会长出小丛或大丛的灰白色棉花状菌丝体,此病全年均可发生。防治方法:主要是采用浓度为1毫克/千克的高锰酸钾液全池泼洒,同时在捕捞、运输和放种过程尽量不要使鱼种受伤,做到预防为主,饲养过程中少喂霉烂变质饵料,多投新鲜饵料,保持水质清新,清除池塘里及池塘边的杂草,以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
大口鲶鱼,动物界-脊索动物门-脊索动物亚门-辐鳍鱼纲-鲶形目-鲶科-鲶属-大嘴鲶种。外貌与鲶鱼相似,也是4根须,但口奇大,个体也较鲶鱼大很多。可人工养殖,生长速度快,当年繁殖的鱼苗当年即可长到500~750克,第二年可长到1500~2000
-
锦鲤繁殖后怎么孵化锦鲤繁殖后的鱼卵可以先用孔雀石绿溶液浸泡五分钟,可以避免鱼卵发生水霉。然后捞到干净的水中,开启氧气泵和循环系统,因为轻微的水流可以帮助鱼卵孵化。还要保持水温在22-25度,温度越高,鱼卵孵化的速度越快。一般锦鲤繁殖后的3-
-
成鱼背鳍Ⅲ-7;臀鳍Ⅲ-11~13;胸鳍Ⅰ-16~17;腹鳍Ⅰ-7~8。侧线鳞;围尾柄鳞40~50。下咽齿1行,4~4。脊椎骨数4+35。 [4] 体长为体高的2.7~3.6倍,为头长的2.8~4.9倍,为尾柄长的5.3~9.0倍,为尾柄高
-
鳞有十字纹理,所以名鲤。死后鳞不反白。有从头至尾的胁鳞一道,不论鱼的大小都有三十六鳞,每鳞上有小黑点。味道绝佳,处处都有生产。中国人餐桌上的美食之一。另:艳色图纹锦鲤,在亚洲有很高的观赏价值。鲤鱼俗称鲤拐子、毛子等,隶属于鲤科。身体侧扁而腹
-
斑点叉尾鮰柱形病症状及其诊断方法柱状屈挠杆菌,为严格的好氧,革兰氏阴性菌,无鞭毛,呈弯曲的长杆状或丝状,大小0.5×2~30um的细菌。在贫营养的培养基上能较好的生长,在固体培养基上能滑行运动或一端固着,另一端缓慢摆动。在大多数培养基上都能
-
锦鲤怎么繁殖1、亲鱼选择:作为繁殖用的亲鱼,起码要满足以下的要求:首先是健壮、健康,其次就是色彩鲜艳并且鱼鳞光润、整齐、没有瑕疵。再者,为了让小鱼的质量更好,需要挑选品种特征表现明显的锦鲤。2、自然授精:在繁殖季节到来的时候,需要将雌鱼和雄
-
为解决池塘和稻田养殖鲶鱼的苗种供应问题,人工繁殖鲶鱼、培育苗种技术已广泛展开。亲鱼的培育人工繁殖前的1~2个月左右,水温达到10℃时,即收集个体在500克以上的种鱼进行雌雄分池培育,饲养密度为每666.7平方米水面600尾。投喂富含营养的动
-
人工授精 锦鲤人工授精的操作过程与金鱼的人工授精方法基本一致,只不过是锦鲤的个体较大,在做人工授精时要将亲鱼抱在手中,用一手握住鱼的尾柄,一手握住鱼的头下背脊处,腹部朝上成45度角,轻轻擦干体表,然后轻压雌鱼腹部,使卵子流入干燥的白色脸盆中
-
斑点叉尾鮰属大型鱼类,个体可达20千克以上,体型较长,前部较宽肥,后部较细长,头部较长,头长为全长的19.6-24.6%。口亚端位,头部上下颚具深灰色触须4对,长短各异,以口角须长,鼻须短、眼较小,侧中位,鳃孔较大,鳃膜不连颊部。体表光滑,
-
投饵技术与投饵量①投饵方法根据鱼种规格选用不同粒径配合饲料投喂尽量投喂青嫩饲草。草鱼乌仔下塘后,即可投喂芜萍,鱼种体长达5cm可投喂小浮萍,达8cm后,可投喂紫背浮萍。细嫩水草和切碎幼嫩陆生旱草,用量如下:体长3cm~5cm鱼种投喂芜萍每日
-
草鱼一般喜栖居于江河、湖泊等水域的中、下层和近岸多水草区域。具有河湖洄游的习性,性成熟的个体在江河、水草鱼制作(16张) 库等流水中产卵,产卵后的亲鱼和幼鱼进入支流及通江湖泊中,通常在被水淹没的浅滩草地和泛水区域以及干支流附属水体
-
胡鲶,Clarias batrachus (Linnaeus, 1758),鲶形目鲶科。英文名:Walking catfish 。地方名: 胡子鲶、塘角里、塘虱。体长,后部侧扁。头宽扁。眼间甚宽。口亚下位,弧形。颌有绒状齿。须4对,发达,口
-
养殖方式这里介绍池塘养殖方法:池塘养殖分主养和混养两种。主养时斑点叉尾鮰放养密度为每亩600-800尾,搭配放养鲢鱼、鳙鱼200-300尾;混养时每亩放养斑点叉尾鮰300-400尾。鱼种规格斑点叉尾鮰放养规格以鱼长15厘米为,鲢、鳙鱼等搭配
-
斑点叉尾鮰(Ietalurus Punetaus)又称沟鲶、钳鱼,属于鲶形目、鮰科鱼类。原产于北美洲,是一种大型淡水鱼类,具有食性杂、生长快、适应性广、抗病力强、肉质上乘等优点。斑点叉尾鮰体型较长,体前部宽于后部,头较小,吻稍尖,口亚端位,
-
1.鱼种培育 鱼苗放养:5月中、下旬,池水温稳定在18℃以上时,为适宜投放时间。投放鲢鱼乌仔,投放密度为每平方米3-5尾。 饲养管理:鱼苗入池后,以滤食浮游动植物为主兼食饲料碎屑。 成鱼养殖:鱼种投放规格、密度,投放越冬鱼种规格为
-
草鱼属鲤形目鲤科雅罗鱼亚科草鱼属。草鱼的俗称有:鲩、鲩鱼、油鲩、草鲩、白鲩、草鱼、草根(东北)、厚子鱼(鲁南)、海鲩(南方)、混子、黑青鱼等。英文名:Grass carp 。栖息于平原地区的江河湖泊,一般喜居于水的中下层和近岸多水草区域。性
-
产卵和孵化 繁殖前,将雌、雄鱼分开饲养,繁殖时再放回产卵池中。作为产卵池一般都采用小型水泥池。池的形状不限,面积在20m 2 左右便可。池子太小,亲鱼产卵时常常会跳跃到岸上;太大则不利于水质管理和繁殖前鱼池的工作。繁殖用水pH7.2~7.4
-
自然繁殖当水温达到约23.9℃时,产卵发生在5-7月。筑巢地点包括湖岸附近杂草丛生的地方、岩石岩壁下和淹没草皮的隧道内。在产卵之前,雄性用鳍和身体用力扇动来清理巢穴。在繁殖季节,雄性的头肿胀到眼睛上方。它们也可能变成黑色或黑蓝色,嘴唇发黑,
-
杂食性,以植物及小动物为食。在饲养下也吃小型甲壳动物,并可用剁碎的蚊类幼虫、谷类和其他食物作为补充饲料。春夏进行产卵,进入这一季节,体色开始变得鲜艳,雌鱼腹部膨大,雄鱼鳃盖、背部及胸鳍上可出现针头大小的追星。卵附于水生植物上,孵化约需一周。
-
鲶鱼,同鲇鱼。分种较多,常见有鲶鱼(土鲶)、大口鲶鱼、胡子鲶(塘鲺)、革胡子鲶(埃及胡子鲶)客家俗称塘滑鱼。鲶鱼,动物界-脊索动物门-脊索动物亚门-辐鳍鱼纲-鲶形目-鲶科-鲶属-鲶鱼种。嘴上共4根胡须,上长下短,肉食性,多为野生,对水质要求